沒想到還真的有人想換,於是在2010年5月22日,19歲的Jeremy Sturdivant拿1萬比特幣與Hanyecz交換2張披薩。
那就是,產業資本的發展與國家是不可分離的。比方以產業資本來說,以貨幣交換勞動力商品的時候,需要勞動者與工會的同意。
但是,這樣的變化並非單純來自媒體的變化。如果是這樣,要如何從中產生剩餘價值?只有一種可能的方式,那就是透過技術革新與分工協作提高勞動生產力,在實質上降低勞動力的價值。在這個意義下我們可以說,商人資本的利潤來自空間上的差異,而產業資本則是在時間中創造差異。資本物神為了自我增值,驅動人從事各種行為。他強調從收音機時代到電視時代,人的感受性發生了從「熱」到「冷」的變化。
而且,媒體的變化也並未造「人的延伸」你卻驕傲地告訴自己:「很多出人頭地的人在學成績成績都不好,所以我一定能飛黃騰達。ATG-4包含了腹部的2個、以及側面的2個天線。
雖然飛機上的Wi-Fi相當「珍貴」,但經過技術改良,費用逐漸將低,如長榮航空的輕量通訊方案(30MB)售價為4.95美元,而華航15MB的方案售價為3.25美元。Photo Credit: Gogoair 飛機腹部的天線微小型經濟體,迅速成為歐洲金融科技主導力 歐盟為促進數位金融發展,曾發布「數位單一市場」政策。為達此目標,歐盟執委會於2019年發布《歐洲綠色新政》(European Green Deal),以永續發展與人民福祉作為公共政策核心,希望能帶動歐盟轉型成為公平包容、低碳永續、繁榮競爭的新經濟體。
除了公部門與私部門的綠色投資外,還要教育社會大眾了解投資綠色領域的重要性,培養綠色金融素養,協助他們能明智地選擇相關的綠色專案。這將促成新的商業模式,防止對環境有害的產品出現在歐盟市場,並加重產品製造商的綠色責任。
Vaida Markevičienė說,FinTech為金融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,讓營運成本更低、服務流程更快、更有效能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服務,以及更有利於普惠金融。2018年,立陶宛財政部首次發行綠色債券,發行規模為6,800萬歐元,用於翻新改造老舊公寓住宅、提升能源使用效率,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。為達成此目標,立陶宛政府制定綠色金融行動計畫(Green Finance Action Plan),其中包含設立綠色金融中心。其次,是必須要能揭露與永續發展相關的數據資料,藉此做出明智的決策。
」Vaida Markevičienė表示,立陶宛致力於成為他國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門戶,以實踐永續金融強國的目標。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是歐盟永續金融架構的基石,也是重要的市場透明度工具,有助於直接投資在綠色轉型最需要的經濟活動上。立陶宛力拚綠色轉型 身為歐盟會員國的立陶宛,設定兩大目標,一是至2030年,風電或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將占最終電力消耗總量的100%。歐盟推動綠色新政,激勵歐洲各國政府和能源集團投入再生能源,估計未來10年累計的投資金額可達1兆歐元。
永續金融,有助投資綠色轉型最需要經濟活動 金融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為當前兩大國際趨勢。文:蘇偉華 國際數位金融發展和永續金融科技商機,在當今金融領域都有著巨大的潛力。
在此目標下,政府制定友善的金融科技監管框架、強化基礎設施和促進創新機會、建立具競爭力的人才庫、推動數位轉型、全力協助FinTech開展業務,並提升營運韌性與資安風險管理,以打造永續金融科技生態系,吸引各國企業投資立陶宛。這兩個領域之間存在許多交集,並共同推動了金融業的變革,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可持續發展需求,和不斷變化的數位環境。
Vaida Markevičienė表示,歐盟自許為淨零排放與永續發展的全球領導者,設定2030年的氣候目標要比1990年減少至少50%到55%排放量,至2050年,不僅要達到淨零排放,更要成為全球第一個氣候中和(Climate Neutrality)的大陸。這使立陶宛成為波羅的海三國中第一個發行綠色債券的國家。Vaida Markevičienė表示,綠色金融中心必須具有能力與知識,能帶動公部門與私部門的綠色轉型與金融合作。在金融科技幫忙下,同樣有助於追蹤和評估永續項目的表現,包含社會責任投資等,金融科技平台可以提供更多的社會責任投資選擇,讓投資者選擇支持具有積極社會和環境影響的企業。二是2050年將溫室氣體量減少100%。立陶宛人口不足300萬人,屬於微小型經濟體,但近年來已迅速成為歐洲金融科技的主導力量,在全球FinTech舞台上扮演著關鍵的領導角色。
「若想要投資綠色企業或綠色專案,首先必須先定義何謂『綠色』,」Vaida Markevičienė說明,依據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,將可辨別哪些企業或專案真正有助環境,而非傷害環境。立陶宛財政部政務次長Vaida Markevičienė,以及新加坡DEC組織董事Keith B. Carter均受邀參加今年FinTech Taipei2023金融科技論壇,分享與交流永續金融科技發展經驗,為台灣金融業與新創產業注入更多創新能量。
立陶宛、新加坡與台灣皆為蕞爾小國。立陶宛政府透過國家政策,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產業,成為歐盟內頗具規模的金融科技重鎮。
新加坡政府打造完善的金融科技業生態系統,享有亞洲首要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。同時這也為投資者、金融機構和創新者提供了許多商機。
在此單一的規則下,非歐盟會員國企業若想提供服務給歐盟會員國,「可以先在立陶宛申請執照,就能進入歐盟的單一市場。為了降低產品「漂綠」──打著環保的旗幟,卻做出相反行為──的風險,數位化機制可提供大眾可信賴、可比較及可供驗證的商品資訊,協助消費者做出永續友善的消費選擇。然而,金融體系越數位化,越需要妥善的風險管理,包括制定完善的規則來保障金融機構的營運韌性,以及設定共同的標準來確保不同機構之間的分享與合作。為推動整體FinTech產業,立陶宛政府整合了包含政府內部、立陶宛銀行、企業創投、加速器,新創公司、金融機構、創投、股票交易所等資源,設立共同目標——致力於打造立陶宛的金融科技成為歐盟的標竿
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是歐盟永續金融架構的基石,也是重要的市場透明度工具,有助於直接投資在綠色轉型最需要的經濟活動上。Vaida Markevičienė表示,綠色金融中心必須具有能力與知識,能帶動公部門與私部門的綠色轉型與金融合作。
立陶宛人口不足300萬人,屬於微小型經濟體,但近年來已迅速成為歐洲金融科技的主導力量,在全球FinTech舞台上扮演著關鍵的領導角色。歐盟推動綠色新政,激勵歐洲各國政府和能源集團投入再生能源,估計未來10年累計的投資金額可達1兆歐元。
立陶宛財政部政務次長Vaida Markevičienė,以及新加坡DEC組織董事Keith B. Carter均受邀參加今年FinTech Taipei2023金融科技論壇,分享與交流永續金融科技發展經驗,為台灣金融業與新創產業注入更多創新能量。文:蘇偉華 國際數位金融發展和永續金融科技商機,在當今金融領域都有著巨大的潛力。
然而,金融體系越數位化,越需要妥善的風險管理,包括制定完善的規則來保障金融機構的營運韌性,以及設定共同的標準來確保不同機構之間的分享與合作。永續金融,有助投資綠色轉型最需要經濟活動 金融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為當前兩大國際趨勢。為推動整體FinTech產業,立陶宛政府整合了包含政府內部、立陶宛銀行、企業創投、加速器,新創公司、金融機構、創投、股票交易所等資源,設立共同目標——致力於打造立陶宛的金融科技成為歐盟的標竿。立陶宛、新加坡與台灣皆為蕞爾小國。
為達此目標,歐盟執委會於2019年發布《歐洲綠色新政》(European Green Deal),以永續發展與人民福祉作為公共政策核心,希望能帶動歐盟轉型成為公平包容、低碳永續、繁榮競爭的新經濟體。微小型經濟體,迅速成為歐洲金融科技主導力 歐盟為促進數位金融發展,曾發布「數位單一市場」政策。
這將促成新的商業模式,防止對環境有害的產品出現在歐盟市場,並加重產品製造商的綠色責任。Vaida Markevičienė說,FinTech為金融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,讓營運成本更低、服務流程更快、更有效能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服務,以及更有利於普惠金融。
這使立陶宛成為波羅的海三國中第一個發行綠色債券的國家。在金融科技幫忙下,同樣有助於追蹤和評估永續項目的表現,包含社會責任投資等,金融科技平台可以提供更多的社會責任投資選擇,讓投資者選擇支持具有積極社會和環境影響的企業。